Nothing Ear(2)主动降噪真无线耳机评测:内外工艺升级并具备Hi-Res Wireless Audio认证

-

以透明感设计着称的 Nothing 宣布将品牌经典产品进行全面升级,推出 Nothing Ear (2) 主动降噪真无线耳机,在延续与 Nothing Ear (1) 的透明感设计前提下由外观至单体与晶片进行全面提升,同时借助支援 LHDC 5.0 ( HWA )编码,成为符合 Hi-Res Wireless Audio 认证的高音质真无线耳机,此外降噪能力与连接稳定度也同步提升。

▲ Nothing Ear(2) 的包装

▲通过 Hi-Res Wireless Audio 认证

▲同样是无法还原一次性包装

▲内盒即提供 Nothing X app 的 QR Code

▲盒装配件

▲椭圆耳塞与编织层包覆的充电线

Nothing Ear (2) 将於3月22日率先在 Nothing 官方网站上架,售价为 4,590 元,另外GQ Shop Taiwan 、诚品书店实体店及DYCTEAM 实体店将於 3 月 23 日起优先贩售, 4 月 6 日起将在包括台湾大哥大、皇锋通讯 EC官网、PChome24h购物、momo购物网、虾皮购物、 Yahoo! 奇摩、博客来、法雅客和 miko 米可 3C 手机馆开卖。

▲乍看下与第一代相似

▲耳机壳体采用三色射出成型技术,较前一代提升密闭性

虽然 Nothing Era (2) 看似与 Nothing Ear (1) 差不多,不过外壳体结构与制程经过全面性提升,将原本采用二色成形的耳机壳体提升至三色成形,减少壳体零件数量以及零件与零件间的组合,使耳机壳体密闭度获得提升,耳机主体亦因此提升至 IP54 防水,同时也提升耳机的耐用度;另外 Nothing Ear (2) 并未使用触控,而是采用位於耳杆前端的实体键,据称是为了避免误触与手指带有水分无法感应的问题。

▲充电盒体积缩减,较前一代更薄

▲白色件由底下往上镶嵌到下层的透明壳

▲支援 2.5W 无线充电

另外充电盒的体积相较前一代产品减少 20% ,主要的关键在於减少一块组件,拿掉原本内壳体的非透明零件的下半部,改以三片结构,虽然官方的示意看似是拿掉内部底层的组件,不过实质上则是将原本位於内部的耳机放置与电池保护壳自由上而下安置在底部的透明壳,改为自透明壳下方往上嵌合,不过新充电盒仍保有无线充电功能,支援 2.5W Qi 无线充电规格。

▲搭载 11.6mm 单体

Nothing Ear (2)的耳机主体采用双腔体结构,并辅以全新开发的 11.6mm 单体,虽小於开放式设计的 Nothing Stick (1) 的单体直径,不过 Nothing 强调是在入耳式结构与驱动表现取得平衡而决定的直径,并采用 PU 搭配石墨烯涂层,再搭配 N52 级磁铁,确保单体表现能超越前一代产品。

▲支援 LHDC 5.0 编码,不过目前普遍仅中国品牌 Android 手机支援

在电子技术部分, Nothing Ear (2)搭配全新的蓝牙晶片,并将蓝牙天线自耳杆内侧改为耳机侧面,使与手机连接的蓝牙讯号更为稳定,同时也具备蓝牙双连接待机的功能,单次续航力;不过虽然 Nothing Ear (2) 支援 24 bit / 192kHz 的 LHDC 5.0 高音质编码,但此编码多为中国体系品牌支援,例如笔者手中的 Pixel 7 Pro 手机就未开通,只是这种困扰只对 Android 用户有影响,对 iOS 用户而言无论是哪种高音质编码都还是浮云。

▲并非使用触控,而是使用耳杆朝前的凹槽的按键(照片耳杆内侧较小的银色区块)

Nothing Ear (2) 在降噪技术也获得提升,除了强化演算法与取样,也针对使用情境加入三阶段的主动降噪强度,自最高针对大众运输的 -40db 、针对户外走路的 -30dB 至针对一般室内环境的 -20dB ,另外还提供个性化降噪模式,透过约 5 分钟的时间搭配多项听力检定後针对个人听力进行客制化的调音与降噪设定。同时 Nothing 强调 Nothing Ear (2) 也强化通话收音,借助三麦克风提供更清晰的通话体验。

▲声音表现算中性,低频量感不多不过下沉表现不错

由於取得测试品的时间不算长,这两天也刚好在忙熬夜的活动,仅简单针对预设状态进行基本体验,首先椭圆耳塞的部分似乎与笔者耳型不太符合,尝试 M 号或是 L 号都未达最佳密闭状态,可能需要透过个性化降噪功能补正才能达到较好的环境音消除效果;另外实体按键较小,按压时会稍微摇动到耳机,至於声音表现大致偏向中性偏通透,不至於过於冰冷或过暖,不过预设的调音低频则呈现下沉比量感有感的特性。

gate交易平台在中国合法吗

最新趋势

0 0 投票数
Article Rating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Comments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Recent comments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